新华社报道恒富配资,7月28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和韩国新任外长赵显通电话。
另外就在72小时前,韩国《朝鲜日报》刚曝光一则重磅消息,特朗普政府正式要求韩国扩大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》适用范围,将台海纳入集体防御范畴,甚至要求韩国将国防预算从GDP的2.3%飙升至5%。
就在赵显拨通北京电话的同一天,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长金正宽正飞赴纽约,向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递交一份名为“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”的计划书。这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案,承诺通过技术转移、资本注入和人才培训“拯救”衰落的美国造船业。如此急迫的示好,源于特朗普签署的“对等关税”令——若8月1日前未能达成协议,韩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将被加征25%关税。
当然,对李在明政府而言,更致命的压力还是来自于地缘政治。7月18日东京会谈中,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兰多将《美韩共同防御条约》文本推到韩方代表面前,要求将同盟升级为“未来型全面战略同盟”,核心便是要韩国承诺在台湾发生紧急情况时发挥作用。当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同步向菲律宾重申《美菲条约》适用南海时,韩国清楚意识到自己正被架上“印太版北约”的战车。
所以对于韩国新任外长打来的电话,王毅的回应就直指要害。王毅提出稳定、可预期的对华政策原则,强调中韩关系不针对第三方,也不应受制于第三方——这记重锤直击美国试图将韩国纳入遏华体系的企图。而中韩产供链高度互嵌的提醒,更暗藏经济警示。同时,对于韩国被施压在亚太地缘政治中“站队”问题,王毅也回了一句话“中方始终重视发展中韩合作,对韩政策保持连续稳定,希望韩方对华政策同样做到稳定、可持续、可预期恒富配资,避免摇摆。”
首先,韩国63%的半导体原材料依赖中国供应,对华贸易占其GDP的25%,若配合美国“脱钩断链”,三星、SK海力士生产线或面临瘫痪。
其次,中国在2024年手握全球70%的船舶订单,韩国仅占17%。若中国限制稀土等关键材料出口,韩国引以为傲的LNG船建造将陷入停滞,其与美国的MASGA计划也将沦为废纸。当王毅呼吁正视历史时,2017年萨德危机的阴影骤然浮现——那次事件曾让韩国损失约750亿元人民币的旅游收入,乐天集团在华业务全面崩盘。历史镜鉴昭然:选边站的代价,韩国承受不起。
今年7月以来,深陷两难的韩国总统李在明,连续采取3大动作:停止对朝边境广播、解除朝鲜电影禁令、秘密筹备邀请朝方出席11月釜山APEC峰会。这套组合拳直指美国对韩控制的命门——朝韩缓和将瓦解“半岛冲突威胁论”的根基。
一旦朝韩关系正常化,美军在韩驻留的正当性将被削弱。这正是李在明政府敢在军费问题上对美国说“不”,以及争取战时韩军指挥权的底气。当美国强征5%的GDP军费时,韩国仅承诺渐进式提升,并坚持台海是与韩国无关的事务。用半岛专家朴炳闰的话说,韩国正在用民族和解的钥匙,打开绑在身上的美式枷锁。
中韩外长通话结束后,韩国外交部声明强调继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却对台海问题避而不谈。而北京则罕见公布应约通话的性质,凸显韩方主动姿态。这种微妙差异恰似韩国在钢丝上维持的平衡术,既用“让美国造船业再次伟大计划”延缓美国关税大棒,又以对华合作对冲安全风险。
现在,韩国面前摆着2条路:做东亚的瑞士,在自主外交中谋取最大利益;或沦为亚洲的波兰恒富配资,在强权博弈中被撕扯得遍体鳞伤。王毅在通话中“避免摇摆”的劝告,正成为韩国生存智慧的试金石。
嘉正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